ip基础知识
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区别
- 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直连的网络的传输
- 而网络层负责在没有直连的网络之间传输
ip地址属于网络层地址
- ip用于识别地址
- ip路由也叫做多跳路由,他的寻址方式
- 将数据报送到下一跳地址,然后在看吓一跳应该去哪里
- 数据包以一种十分偶然的方式进行传出
ip属于面向无连接
- 原因
- 较为简单
- 不需要繁琐的建立连接到步骤
- 为了提速
- 发送之前不需要家里接连,直接发送
- 较为简单
ip定义
- ip是以32位二进制表示
- 每8位由.隔开
- 大概可以容纳43亿的地址
- 但是一个网卡可以由多个ip
- 一个电脑有多个网卡
ip组成
- 因为ip具有寻址的功能,所以ip地址会分为
- 网络标识
- 主机标识
ip地址的分类
- A类地址
- 1-8位网络标识
- 首位必须为0
- 0.0.0.0 - 127.0.0.0
- B类地址
- 1-16位网络标识
- 首位为10
- 128.0.0.1 - 191.255.0.0
- C类地址
- 1-24位网络标识
- 首位为110
- 192.168.0.0 - 239.255.255.0
- D类地址
- 1-32位网络标识
- 首位为1110
- 没有主机标识,常被用于多播
子网掩码
- 对于一个B类地址来说,一般会有65536的容量,但是一般用不到这么大的容量
- 子网掩码可以在ABCD类地址中,划分出更细粒度的范围
- 子网掩码标识
- ip:172.0.0.1 子网掩码:255.255.255.192
- 172.0.0.1/26
CIDR和VLSM
- IP地址日益匮乏,人们开始放弃ip地址分类,而采取随意分隔的方式
- 早起子网掩码在网络内部是一个固定的值,但是如果一个部门有500台机器,而其他部门有60
- VLSM即是可变子网掩码,同一个网络可以允许多个不同的子网掩码长度
全局地址与私有地址
-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ip地址越来越短缺
- 于是出现了一种新技术,并不需要为每台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固定的ip,而是在必要的时候为设备分配唯一的IP地址
- 对于每个内网的机器,也可分为私有地址,类似于ABC类地址
全局地址和私有地址通过NAT技术进行互换
NAT技术
- 静态NAT
- IP地址是一对一
- 动态NAT
- IP地址对是不确定的,而是随机的
- 一个网络可能存在多个IP地址
- 端口复用NAPT
- 采用端口来标识每台内网机器,这样一来可以多个内部主机同时使用一个外网IP
- 当多个内网主机同时对外网一个服务器进行请求时,无法确认哪些连接时那个客户端的,所以根据端口将不同的客户端进行区分